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太極拳為什麼鬆柔慢練(宗長文章)

太極拳為什麼鬆柔慢練

作者:宗岳門   葉金山          



太極拳不是老人拳
很多不了解太極拳大鬆大柔技擊技巧及威力的人,見到太極拳的拳架速度柔緩、動作輕鬆,頗適合老年人養生保健,便輕衊地直呼太極拳為老人拳。也有人妄稱太極拳家由於年紀逐漸大了,不適合快速剛硬的動作,才把太極拳改為輕鬆柔緩。還有人編造故事說,快速剛硬的太極拳怕被外人或異族偷學,所以才改成輕鬆柔緩。也有人妄言有些太極拳家主張鬆柔,是因為他們事先已經精通了剛猛的外門武術。更有太極拳家沒有自信心,怕被別人恥笑,竟把太極拳架改成快速剛硬,以證明自己打的不是老人拳,是真太極拳。

鬆柔是太極拳無上法門
這些都是當前太極拳界充斥的怪現象!要知道,動作柔緩輕鬆的太極拳,絕不是老人拳;動作柔緩輕鬆的太極拳,更不是年老力衰或怕別人偷學所形成;如果一個原本快速剛猛的武者,會倒向鬆柔,更證明太極拳的鬆柔才是無上法門;至於那些把太極拳打成快速剛猛的人,所打的當然不是王宗岳的太極拳了。

所有的錯誤都源於無法大鬆大柔
事實上,動作柔緩輕鬆的太極拳家,如果說他還犯下什麼大錯,那絕對是他仍然不夠鬆,不夠柔,不夠大鬆大柔;一個太極拳家年紀大了,如果說他還有什麼大錯,那絕對是他仍然不夠鬆,不夠柔,不夠大鬆大柔;學太極拳的人怕被人稱為老人拳,那也絕對是自己不夠鬆,不夠柔,不夠大鬆大柔所致。

太極拳鬆柔無罪,剛硬有過
太極拳靠五分鬆柔是絕對不夠的,太極拳靠九分鬆柔仍然是不夠的,太極拳一定要百分之百鬆柔才是正確的;因為唯有百分之分鬆柔才能粘依,發勁才能達到極堅剛。「太極拳鬆柔無罪,剛硬有過」王宗岳祖師所創的太極拳,就是大鬆大柔、至鬆至柔、極鬆極柔、能粘能從,能四兩拔千斤的太極拳。王宗岳太極拳的大鬆大柔,就像興建萬丈高樓,必要先往下深挖地基一樣啊!如今有人要建高樓,卻責怪工人先向下深挖地基是錯誤,這豈不荒謬?如今有人用建平房的技術來恥笑建高樓的技術,豈不可悲?

對太極拳的大鬆大柔,不可有絲毫懷疑
當一個人明白王宗岳太極拳大鬆大柔的技擊技巧之後,他唯一害怕的絕對是自己不鬆不柔,他唯一想練成的也絕對是大鬆大柔。他絕對能明白,只要身心不鬆、骨肉不鬆、氣血不鬆、意念不鬆,心神不鬆,他便會為成為像王宗岳、武禹襄這些真正太極高手攻擊的拳靶、刀靶。太極拳家對太極拳的大鬆大柔,不可以有絲毫懷疑。太極拳家應視自己分毫的不鬆不柔如寇讎,必欲除之而後快,也唯有如此他才能練成真正的太極拳。

五分鬆柔五分功,九分鬆柔九分功
想要練成階級神明的太極拳,就必須向至鬆至柔之處紮根。所謂:「極柔軟,然後能極堅剛。」鬆柔的根紮得越深,太極拳的大樓就能建得越高,威力也就越大;如果迷惑於五分、九分的鬆柔,也只能有五分、九分的成效。「五分鬆柔五分功,九分鬆柔九分功,唯有百分之百大鬆柔,能得百分之百太極功。」

太極拳合擊時不能有運動加速度
至於太極拳為什麼要慢練?懂得太極拳技擊祕密的人,必然能夠明白「靜猶動、動猶靜」這個「動靜合一」的道理。從動處來看,太極拳是動的,從靜處來看,太極拳是靜的;相對於其他拳術所追求的速度而言,太極拳是沒有速度的。太極拳合擊時要在力學上達到捨己從人、順人而動、因敵變化,太極拳就必須消除運動加速度所形成的「衝力」,所以太極拳合擊時,不能有運動加速度。一旦太極拳合擊時,有加速度就必然有「衝力」,有「衝力」就會有慣性的方向,有慣性方向,就不能捨己從人、順人而動、因敵變化。
飛矢不動
中國辯論家惠施有「飛鳥之影,未嘗動也。」希臘哲學家有「飛矢不動」的說法。那是因為,當一個物體在給定的時刻,都占有自己的空間位置時,所以它是靜止不動的;而飛鳥之影和射出去的箭正好如此,所以飛鳥之影不動、飛矢不動。太極拳是以心為主宰的,當太極拳在運行時,心中所模擬的正是飛矢不動的概念,無論這個概念是否正確、是否有矛盾,但太極拳確能從這種矛盾中,得到身心的徹底鍛鍊。王宗岳說:「粘即是走,走即是粘;陽不離陰,陰不離陽;陰陽相濟,方為懂勁。」走和粘是向著完全相反的心態運動的,王宗岳祖師為什麼能作到「粘即是走,走即是粘」呢?陽是順,陰是背,陽和陰也是向著完全相反的方向運動的,王宗岳祖師為什麼能作到「陽不離陰,陰不離陽」呢?武禹襄繼承王宗岳的拳論,說:「視動猶靜、視靜猶動。」就是要讓動成為靜,讓靜成為動的太極拳技巧。這種「攻守合一、動靜合一」的技巧,都絕對必須靠慢練才能入門啊!

逐步實踐才能知全
太極拳慢練的原因很多,以上一只是舉出其中一項奧祕來說而已。王宗岳的《太極拳論》及《十三勢》是極廣大而盡精微的,《太極拳論》及《十三勢》人人都能讀,但也不是一般人隨隨便便看過,就能領悟其中道理的。武禹襄悟到了王宗岳《太極拳論》及《十三勢》中的奧祕,很快就成為太極拳的高手,他在《四字密訣》中說:「此四字無聲無形,非懂勁後,練到極精地位者,不能知全。」這正好也可以說明,王宗岳的《太極拳論》及《十三勢》必須要有相當的逐步實踐,才能知全。如果只實踐了五分、九分的鬆柔,而不能達到百分之百鬆柔,當然就無法了解王宗岳祖師的拳論了。

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

太極拳的百分之百鬆柔以及緩慢練習,是有武術的學術理論根據的,絕不是像某些批評者所說的那樣簡單和不堪。只可惜拳論無聲無息,得其奧妙又難,當今一般人寧可相信世俗流行的不鬆不柔太極拳風潮,也不相信王宗岳《太極拳論》及《十三勢》中「一羽不能加,蠅蟲不能落」的「捨已從人」太極拳武學,這正是當今太極拳的悲哀之處。